微信

English
 

学院快讯

学院在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工作会议上介绍推进产学研合作举措

时间:2016年01月13日

来源:

浏览:

 

学院在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工作会议上

介绍推进产学研合作举措

    1月9日,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工作会议在厦大科学艺术中心召开。来自省人民政府、发改委、经信委、海洋与渔业厅、教育厅、科技厅,省各地市/区及其对接部门,厦大对口合作帮扶高校领导,以及我校领导、专家学者近200人共聚一堂,共商新形势下校地战略合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共谋服务福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学院院长夏宁邵教授应邀在会上介绍推进产学研合作举措和经验,学院党委书记张琥、副书记杨机像参加会议。

 

  据介绍,继2007年我校率先与厦门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后,学校不断拓展战略合作区域,加大服务贡献力度,先后与漳州市、泉州市、龙岩市、福州市、平潭综合实验区、莆田市、宁德市、三明市、南平市等省内各市/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我校与福建省九市一区战略合作全覆盖的布局。

  校长朱崇实在致辞中表示,厦大是国家的大学,但首先是福建的大学,是厦门的大学。厦大创办近一个世纪以来,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当前,国家发展进入新阶段,“厦大如何能做出一份新的贡献”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厦大希望能成为福建创新驱动发展的引擎、产学研结合的桥梁、各市区协作的纽带以及改革经验交流的平台。他希望校地战略合作工作会议能成为常态机制,深入推动校地战略合作,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省政府副秘书长赖碧涛表示,福建省将为校地合作提供更好的环境,创造更好的条件。他说,作为省内唯一一所“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厦大始终以感恩福建、贡献福建、发展福建为己任,不断深化与全省各地的合作,为福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他希望,不断健全合作机制,深入推进协同创新,联手实现校地共赢,将厦大打造成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示范高校。

  省教育厅副厅长曾能建表示,这次会议的召开是厦大进一步深化拓展校地合作,提升校地合作水平和实效的一件大事,也是贯彻省委省政府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一项举措,希望厦大继续发挥省内校地合作领头羊作用,进一步融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做出新贡献。

  副校长叶世满从更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实效、创新服务思路三方面介绍了我校与省内九市一区校地战略合作工作情况和成效。

  会上,厦门市、福州市、漳州市、宁德市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各自与我校开展战略合作的做法和成效。三明市、我校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以重点项目为依托,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举措和经验。经济学院/王亚南经济研究院、化学化工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学院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相协同,不断提升服务实效的经验做法。泉州、莆田、南平、龙岩、平潭等地市代表先后发言,交流校地战略合作的经验,并提出意见建议。

  校党委书记张彦指出,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是中央在福建布局的一所大学,是国家的大学,也是福建的大学,学校的精神血脉与文化基因已与福建深深融合在一起。多年来,厦大与福建各地市的战略合作已结出丰硕成果。他希望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全面梳理总结校地战略合作,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强化学校服务福建发展的意识,增强师生社会服务积极性,确保合作重点切实有效推进。

  张彦就下一步如何推进校地战略合作提出四点要求。一是,合作关系要更加紧密。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牢牢立足福建发展、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中争创一流。二是,合作领域要更加明确。围绕福建发展需求,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加快推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建设高水平智库,携手省内合作高校与对口支援学校,共同提升福建省高等教育水平,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福建版图”。三是,在现有“省内全覆盖”的战略合作布局基础上,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持续深化“一地一重点”合作布局。发挥重点合作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四是,合作机制要更加完善。把服务福建作为学校创建一流大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服务福建工作纳入学校“十三五”规划整体考虑和部署。完善省校对接机制,每年定期向省委、省政府专题汇报学校改革发展和服务福建工作情况。完善教学科研人员评价机制,在教师考核和聘任的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强服务社会发展的政策导向。

  省经信委副主任严效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李钢生,省科技厅副厅长周世举,福州市副市长杭东,漳州市副市长兰万安,泉州市副市长周真平,三明市委副书记余红胜,莆田市副市长张丽冰,南平市市政府副秘书长陈健,龙岩市副市长郭丽珍,宁德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林文芳,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陈东荣,福建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黄汉升,厦门理工学院党委书记黄如欣,龙岩学院院长王耀华,仰恩大学校长朱秀文,校领导赖虹凯、韩家淮、詹心丽、叶世满、刘祖国,校长助理李初环、邱伟杰、张建霖、滕伯刚等出席会议。

  据悉,在一天会期中,除了“闭门”研讨交流外,我校还在思明校区和翔安校区安排了决策咨询服务与人才教育培训专场对接、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专场对接等活动。

  (文/宣传部 李 静 赖炜芳   图/庄 华)

 

 

 

延伸阅读:

在服务八闽大地中创建一流大学

  “十二五”期间,我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福建发展。校地双方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成果转化与产业化、文化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取得合作成效,实现了共赢发展。

  培养输送优秀人才,服务福建“人才强省”战略。厦大每年在福建省招收本科生数约占全校招生总数的三分之一,所培养的研究生占福建省的50%以上,其中博士生占福建省在校博士生数的60%。福建是最受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毕业生青睐的就业地区之一,近五年来,在福建工作的厦大毕业生共有1万多人,占厦大总毕业生数的26%。“十二五”以来,共为福建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培训了30000多名高层次人才。2010年以来,厦大调整或新增了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药学院、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能源学院、航空航天学院、石墨烯工业技术研究院等相关院系,全面对接福建省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发挥科技创新优势,助推福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2010年以来,围绕福建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能力建设,新增细胞应激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疫苗学和分子诊断学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源靶向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以及一批省市级平台。新建厦门养生堂产研基地、厦门市生物医药协同创新中心,协助厦门市承担生物医药孵化器公共技术平台三期建设项目“闽台诊断产品创新创业园”,不断增强创新平台支撑和服务能力,为福建企业提供创新服务。

  结合自身和福建实际,推动科技成果在闽转化与产业化。生物医药领域,成功研制世界首个戊型肝炎疫苗,于2012年在福建厦门投产上市,这是当今世界上首支可以直接造福全人类的戊肝疫苗。牵头组建全国“传染病诊断试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协助建立福建省第一个人用疫苗产业基地“厦门养生堂产研基地”。研制出国内第1个、全球第3个开展临床试验的宫颈癌疫苗。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围绕国家和福建大力发展洁净能源的迫切需求,与中航工业合作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源隔膜技术属国内首创;在高性能陶瓷纤维、石墨烯等新材料领域产生一批可产业化的科研成果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仪器制造领域,厦大海西通信工程技术中心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并建立企业创新实验室,承担多项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涵盖数字通信直放站、北斗卫星导航芯片等微波通信产业迫切需求的技术领域,形成数亿元的新增产值并实现产业升级;在消烟灭火除霾重大技术装备、拉曼光谱仪、对数轴承、便携式PERS食品安全分析检测系统、纳米纤维批量电纺制造等领域形成一批可产业化的科研成果。海洋、环境与生态领域,积极参与国家南方海洋中心建设,大力发展海洋监测技术,建设海洋防灾减灾监测系统,为福建省海洋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系统的业务化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运用创新科技手段,积极推广滨海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红树林生态恢复等技术,先后在福建沿海成功营造红树林超过1000亩,参与九龙江流域治理、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厦门筼筜湖生态修复,助力福建生态强省建设。

  协同创新打造新型智库,服务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联合打造中国(福建)自贸区研究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公共政策研究院、南海研究院等一批新型智库,为国家重大战略和福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开展“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问题研究”“福建省公共事业管理创新研究”等面向福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应用研究。向福建省委、政府提交《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报告》,向福建省有关部门提出100多条福建自贸区建设的建议,向福建省委提交《“十二五”时期福建省公共服务创新报告》《“十二五”时期福建省社会管理创新报告》等报告,编制“海西消费者信心指数”等,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参考。“十二五”期间,厦大承接福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委托课题2000多项,合同经费达3亿多元。积极开展闽南文化、客家文化、朱子文化、红土地文化、妈祖文化、船政文化、闽商研究、闽侨研究等福建特色文化研究。与福建省文化厅合作,成立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牵头组建“两岸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联盟”,推动福建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融入“一带一路”倡议,助力“海丝”核心区建设。整合涉海学科力量,围绕国家战略及东盟国家需求,积极参与中国-东盟海洋合作中心建设,开展与东盟国家的海洋务实合作与交流。开工建造3000吨级海洋科考船,预计在未来数十年内将成为我国深远海科学研究的主力船之一。建设东山临海实验与观测站(东山太古海洋中心),与香港太古海洋科学研究所建立“姐妹观测站”,争取参与国家海底观测网登陆点岸基建设,成为海洋科学成果转化平台,为地方经济服务。立足“侨”“海”特色和优势,组建跨省跨国的研究团队,在福建省支持下,开展编辑出版“海上丝绸之路精要文献汇刊(100卷)”“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大型专题研究丛书和建设“海上丝绸之路”文献特藏库等工作。出版《东南亚调研》、发布《东南亚地区发展报告》,提交中央及相关部门,为我国制定周边战略和对外政策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咨询。2014年,组建“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海洋法与中国东南海疆研究中心”并入选福建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发挥对台优势,构建福建先行先试平台。开展“海峡两岸民间社会桥接模式和路径研究”“海峡两岸历史文化教育中相互认知、表述、态度及影响研究”“后ECFA时代两岸经济合作发展趋势与对策研究”等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研究,主编《闽台族谱汇刊》(50册)、《民间遗存台湾文献选编》(25册)以及《台海文献汇刊》(20册)等一系列著作,全方位研究台湾问题及两岸关系。2010年以来,先后有60多人次参加中央有关部委以及省市会议,向中央各部委及福建省等相关部门提供大量决策咨询报告,获得75份认可书。为中央及国家各部委、省市各级政府部门提供《台情专报》《台研要报》《台情内参》等高质量的内刊资料,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保障。学校已与台湾大学、台湾成功大学、台湾政治大学等30多所台湾知名高校签订了校、院际交流合作协议。学校通过举办“海峡发展论坛”“海峡两岸大学校长论坛”“山海论坛”等交流活动,促进两岸互动,发挥先行先试作用。2010年以来,台湾学者来厦大访问达6000多人次,台湾学生达2000多人次,目前共有600多名台湾学生在校学习交流。

  (原载于http://news.xmu.edu.cn/s/13/t/542/a8/62/info174178.htm,据原文改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