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English
 

科研成果

我院刘刚教授团队在Nano Letters杂志发表研究论文

时间:2019年04月12日

来源:

浏览:

4月9日,国际知名期刊Nano  Letters(JCR1区,IF=12.080)在线刊发了我院刘刚教授团队发表的题为“Genetically Engineered Cell Membrane Nanovesicles for Oncolytic Adenovirus Delivery: A Versatile Platform for Cancer Virotherapy”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了一种含有靶向配体的生物工程细胞膜纳米囊泡(BCMNs),成功实现了溶瘤病毒的抗病毒免疫屏蔽和靶向递送溶瘤病毒,为改善溶瘤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癌症溶瘤病毒疗法是一种利用天然的或基因改造的病毒,选择性地在肿瘤细胞复制最后杀死肿瘤细胞的新型癌症治疗方法。尽管溶瘤病毒的开发已经极大地提高了溶瘤病毒的治疗效果,但是目前临床上溶瘤病毒几乎是通过瘤内注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转移性癌症而言,将溶瘤病毒通过静脉系统注射进体内,并将溶瘤病毒靶向递送到癌症部位仍然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受到机体内的胞外囊泡作为天然的膜蛋白载体的启发,我室刘刚教授课题组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成功制备了一种表面可以展示多种靶向配体的生物工程化细胞膜纳米囊泡作为药物的递送平台,该平台赋予生物膜囊泡优越的靶向性能(PNAS, 2015, IF=9.423; Nano Today, 2017, IF=17.47;Adv Mater 2018,IF=21.950;Angewandte Chemie, 2018, IF=12.102; 授权专利号: CN201510622004.8)。

本研究中,课题组利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了含有靶向配体的生物工程细胞膜纳米囊泡(BCMNs),以实现溶瘤病毒的抗病毒免疫屏蔽和靶向递送溶瘤病毒。课题组采用了两种不同的仿生合成策略:一种是基于体外基因工程技术在细胞膜上嵌入靶向配体,另一种是基于CRISPR技术在红细胞膜上实现靶向配体的体内表达。用这两种工程细胞膜囊泡包裹溶瘤腺病毒(OA),在体内外能维持OA在中和抗体存在下的肿瘤感染能力和特异性复制能力,同时具有良好的肿瘤细胞靶向能力。此外,通过尾静脉将OA@BCMNs注射入血液循环后,OA@BCMNs能够有效逃避中和抗体的识别清除作用,并且能将OA靶向递送到肿瘤部位。OA@BCMNs能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同时保留正常组织和细胞,在体内外均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OA@BCMNs可以通过克服抗病毒免疫,通过仿生合成方法提高OA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为改善溶瘤病毒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我院2015级博士研究生吕鹏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刘刚教授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该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pubs.acs.org.ccindex.cn/doi/10.1021/acs.nanolett.9b00145。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