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English
 

科研成果

我院博士生刘旋、袁伦志在Angewandte Chemie杂志上发表论文

时间:2018年08月09日

来源:

浏览:

201888日,国际知名期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IF 12.102JCR1区)在线发表了我院2016级博士生刘旋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Bioinspired Artificial Nanodecoys for Hepatitis B Virus》。

受到机体内的胞外囊泡作为天然的膜蛋白载体的启发,我院刘刚老师团队成功制备出了一种表面可以展示多种靶向蛋白配体的生物膜纳米囊泡,并用作蛋白质药物递送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生物细胞膜的表面高效展示各种功能蛋白,赋予生物膜囊泡特殊的靶向功能或生物活性(PNAS, 2015, IF=9.423; Nano Today, 2017, IF=17.47Adv Mater 2018, IF=21.950;授权专利号: CN201510622004.8)。上述系列研究都证明了以生物功能化的膜囊泡为代表的新型治疗方式具有更强的可编辑、靶向性和仿生性等重要优势,有希望作为传统的蛋白脂质体和免疫脂质体的高效替代物,从而形成一种新型仿生治疗策略,开辟了生物纳米医疗的新方向。

乙肝病毒(HBV)感染及其导致的多种肝脏疾病为全世界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负担。HBV特异性受体hNTCP2012年被发现以来一直是国内外重点研究的HBV治疗靶点。该项研究通过构建表面展示HBV特异性受体hNTCP的细胞膜囊泡(hNTCP-MV),初步探索了细胞膜仿生策略用于HBV治疗的潜力。课题组采用自上而下制备的方式,hNTCP-MV被赋予天然的生物膜结构及特定的膜蛋白功能,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生物相容性。在HBV体外感染模型及复制模型中,hNTCP-MV被证明具备特异性结合HBV的能力,从而起到抑制病毒入胞的作用。此外,课题组利用人源化肝脏嵌合小鼠模型Hu-FRGS验证了hNTCP-MV在动物体内同样能够有效地抑制HBV的感染及扩散。上述研究在多种HBV体内外模型中系统性地验证和评价了hNTCP-MV的治疗潜力和安全性,为后续的靶向药物递送、多药物联合治疗和逆转免疫耐受机制等系列性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为我院2016级博士生刘旋和2015级博士生袁伦志。刘刚教授和袁权副教授为文章的共同通讯作者。上述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02/anie.201807212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