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English
 

科研成果

分子影像中心博士生张鹏飞在Advanced Materials发表研究论文

时间:2017年12月28日

来源:

浏览:

20171227日,国际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IF19.79,JCR1区)在线发表了2015级博士生张鹏飞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Genetically engineeredliposome-likenanovesicles as active targeted transport platform”

在精准医学领域,如何将药物主动靶向投递到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群体以及避免传统化学非特异性共价偶联方法对靶向蛋白配体的生物活性的损害仍然存在巨大的挑战。受到机体内的外泌体作为天然的物质运输载体的启发,张鹏飞同学硕士期间成功制备出了一种表面可以展示多种靶向蛋白配体的类脂质体纳米囊泡(张鹏飞等,PNAS,2015,IF9.423; 张鹏飞等,NanoToday, 2017, IF 17.47),并用作蛋白质药物递送平台,该平台可以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在生物细胞膜的表面上高效展示各种功能蛋白(例如:细胞因子、单链抗体、纳米抗体以及亲合体等),改善了蛋白药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及疗效(刘刚等,授权专利:CN201510622004.8)。

在本项研究中,课题组通过在类脂质体纳米囊泡上分别展示了抗EGFR的表皮生长因子和抗HER2受体的亲合体作为靶向蛋白,实现了分别靶向两种不同亚型的乳腺癌小鼠模型(MDA-MB-468BT474乳腺癌模型)。值得注意的是,该纳米囊泡上通过生物展示的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表皮生长因子配体,其生物活性和靶向能力明显优于通过化学共价偶联于脂质体的表皮生长因子。此外,展示亲合体的纳米囊泡显示出了比临床使用的脂质体化的阿霉素更好的肿瘤特异性累积效果和治疗结果。上述系列研究都证明了该生物功能化的纳米囊泡具有靶向运输药物到各种类型的肿瘤细胞群体以及机体其他功能细胞(如免疫细胞、胰岛细胞和肝脏细胞等)的巨大潜力,有希望作为传统的蛋白脂质体和免疫脂质体的有效替代物,从而形成一种新型的诊疗一体化的纳米药物投递平台,开辟了药物靶向投递领域的新方向。

刘刚教授为上述论文的通讯作者,其课题组主要从事多功能分子影像探针的可控设计、构建及医学应用评价研究工作。自2012年入职厦大以来,刘刚教授以通讯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50余篇(NS子刊及影响因子10分以上的论文14篇,PNAS7-10分的论文20余篇)。此外,参编WorldScientificElsevierSpringerWiley出版社发行的英文专著8部并申报中国发明专利10余项(已授权4项)。上述系列研究工作得到了科技部重大专项课题、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

全文链接: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1705350/epdf

  (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分子影像暨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