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English
 

学院快讯

【疫情防控】“开学前,我该怎么做?”系列之关于寒假居家预防的那些事儿

时间:2020年02月10日

来源:

浏览:

 “开学前,我该怎么做?”系列之关于寒假居家预防的

那些事儿

最新疫情播报: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通报显示,截至27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现有确诊病例31774(其中重症病例6101例),累计治愈出院2050例,累计死亡722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34546例(黑龙江省核减14例),现有疑似病例27657例。累计追踪到密切接触者345498人,尚在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89660人。累计收到港澳台地区通报确诊病例52例:香港特别行政区26例(死亡1例),澳门特别行政区10例(治愈出院1例),台湾地区16例(治愈出院1例)。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逐步发布“开学前/后,我该怎么做”系列推文,旨在帮助大家顺利度过剩余的假期生活,平安返校,同时为新学期的疫情防控工作做好准备。 

在今天的推送中,我们将为大家带来的是“开学前,我该怎么做”“寒假居家防护篇”。在这里,我们会从就大家关心的“口罩”、“洗手”、“饮食”、“就医”、“消毒”等话题展开,为大家解答一些目前的热点问题和注意事项,倡导科学理性的防控观念,纠正和杜绝个人防控工作的错误观念。与党和人民一道,为共同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一)关于口罩的那些事儿

Q1:如何正确佩戴口罩?

1)口罩颜色深的是正面,正面应该朝外,而且医用口罩上还有鼻夹金属条。

2)正对脸部的应该是医用口罩的反面,也就是颜色比较浅的一面,带有金属条的部分应该在口罩的上方。

3)清楚口罩的正面、反面、上端、下端后,先将手洗干净,确定口罩是否正确之后,将两端的绳子挂在耳朵上

4)将口罩佩戴完毕后,需要用双手压紧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口罩上端紧贴鼻梁,形成密闭的环境,让通气经过口罩而不是四周的缝隙。

5)然后向下拉伸口罩,使口罩不留有褶皱,覆盖住鼻子和嘴巴。

Q2:如何处理废弃口罩?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

Q3:戴多层口罩才能防住病毒吗?

就医用口罩而言,只要正确佩戴合格产品,只需一个就能达到预期的防护效果。多个叠戴也不能增加防护效果,口罩防护的关键指标还有气密性,就好比:如果门关不严,再厚的门也不防盗。

Q4:口罩何时需要更换?

1)医用标准的防护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专人专用,人员间不能交叉使用。高风险人员在结束工作、中途进餐(饮水)、入厕等脱下防护装置后,重新进入需更换

2)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体液污染要立即更换

3)较高风险人员在接诊高度疑似患者后需更换;

4)其他风险类别暴露人员佩戴的口罩可反复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规程洗手,佩戴时避免接触口罩内侧。口罩脏污、变形、损坏、有异味时需及时更换。

  Q5:如何对口罩进行保存、清洗和消毒?

1)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悬挂在洁净、干燥通风处,或将其放置在清洁、透气的纸袋中。口罩需单独存放,避免彼此接触,并标识口罩使用人员

2)医用标准防护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剂、加热等方法进行消毒

3)自吸过滤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动力送风过滤式呼吸器的清洗参照说明书进行

4)棉纱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医用口罩按说明书处理。

(图源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二)关于洗手的那些事儿

Q1:旅途在外没有清水,不方便洗手,怎么办?

可以使用含酒精消毒产品清洁双手。人冠状病毒不耐酸不耐碱,并且对有机溶剂和消毒剂敏感。75%酒精可灭活病毒,所以达到一定浓度的含酒精消毒产品 可以作为肥皂和流水洗手的替代方案。

Q2:洗手的时机?

一定要养成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到过电梯间等高危区、与人接触、要接触自己面部,特别是鼻孔与眼睛前,都要先洗手。

Q3:什么是正确的洗手方式?

洗手一定要揉搓充分(注意指甲、指缝),用较多水冲洗,然后用医用酒精等消毒液消毒,最后清水清洗。具体可采用“洗手七步法”。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关于疫情期间饮食的那些事儿

Q1: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哪里?

野生动物可能是这次新冠肺炎的病毒源,但是目前为止还没有明确新冠病毒到底最开始来自于哪一种动物。

Q2:野生动物是指哪些动物?

野生动物,为野外环境生长繁殖的动物,一般有以下特征:野外独立生存,即不依靠外部因素(如人类力量)存活,此外还具有种群及排他性。主要包括四类,濒危野生动物(如白虎和大熊猫),有益野生动物(指那些有益于农、林、牧业及卫生保健事业的野生动物,如肉食鸟类、蛙类、益虫等),经济野生动物(指那些经济价值较高,可作为渔业、狩猎业的动物),有害野生动物(如害鼠及各种带毒动物等)。在食用野生动物过程中,如果它们自带的病毒没有彻底杀灭就进入人体,人类很有可能会感染,也包括接触野生动物粪便等的传播方式。

Q3: 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可以吃鸡鸭鹅这些平时吃的禽肉吗?

关于鸡鸭鹅这些禽肉,虽然不是野生动物,但大家务必保证食用之前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处理,比如高温、蒸汽、热水浸泡,对于不明来源的家禽建议不要食用。

Q4:从食物采购到食物制备过程中,哪些食品安全问题需要注意?

在采购食物时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5)避免去市场里人群聚集处,避免与市场人员或者其他采购者接触。

在食物准备时

1)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可以从颜色味道分辨);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类制品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Q5:吃醋、大蒜或者喝酒,是不是可以杀灭新冠病毒?

喝醋和吃大蒜确实有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抵抗力,减轻普通感冒症状,但是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可以杀灭新冠病毒

Q6:喝酒能够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吗?

体外的医用75%酒精和通过喝酒杀灭病毒完全是两回事。酒精在体内有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和分解通路,因此即使是喝非常高浓度的白酒,在体内杀菌的效果也是非常有限,另外,大量饮烈酒对人体的不利作用远比这个有限的好处多的多,例如增加胃肠道炎症、溃疡甚至肿瘤的风险,喝酒增加的能量还会导致脂肪蓄积引发酒精性脂肪肝和糖尿病。喝酒容易上瘾对心理和行为表现都有不良作用。因此,不建议饮酒来杀菌

拓展:新冠病毒肺炎防控营养膳食指导

1每天摄入高蛋白类食物,包括鱼、肉、蛋、奶、豆类和坚果,在平时基础上加量,坚决不吃野生动物

2每天吃新鲜蔬菜、水果,蔬菜不少于300g,要有200g左右的深绿色蔬菜;水果不低于200g,不以果汁代替鲜果;

3在平时基础上加量多饮水,成年人每天每天不少于7-8杯(15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4食物种类、来源及色彩丰富多样,每天不少于20种食物,每天的膳食应有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注意选择全谷类、杂豆类和薯类;

5不偏食,荤素搭配;保证充足营养,在平时饮食的基础上加量,既要吃饱也要吃好;

6饮食不足、老人及慢性消耗性基础疾病患者,建议增加商业性肠内营养剂,每天额外补充不少于500大卡;

7)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不要节食,不要减重

8规律作息和充足睡眠,每天保证睡眠时间不少于7小时;

9开展个人类型体育锻炼,每天累计时间不少于1小时,不参加群体性体育活动;

10)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建议适量补充复方维生素、矿物质及深海鱼油等保健食品。


(四)关于疫情期间就医的那些事儿

Q1:因其他疾病就医时的注意事项?

1原则上尽可能少去或不去医院,除非必须立即就医的急症、危重症患者。如果必须去就医,应就近选择能满足需求的、门诊量较少的医疗机构;如果必须去医院,建议只做必须的、急需的医疗检查和医疗操作,其他项目和操作尽可能择期补做;如果可以选择就诊科室,尽可能避开发热门诊、急诊等诊室。

2)若需前往医院,尽可能事先网络或电话了解拟就诊医疗机构情况,做好预约和准备,熟悉医院科室布局和步骤流程,尽可能缩短就诊时间和路程。

3)前往医院的路上和在医院内,患者与陪同家属均应该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4)如果可以,应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

5随时保持手卫生,准备便携含酒精成分免洗洗手液。在路上和医院时,人与人之间尽可能保持距离(至少1米)。

6)若路途中污染了交通工具,建议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对所有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表面进行消毒。

7)尽量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

8)接触医院门把手、门帘、医生白大衣等医院物品后,尽量使用手部消毒液,如果不能及时手部消毒,不要接触口、眼、鼻。医院就诊过程中,尽可能减少医院停留时间

9)患者返家后,立即更换衣服,流水认真洗手,衣物尽快清洗

  Q2:因可疑症状前往定点医院就诊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乏力、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尽量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根据病情及时就诊,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6其余情况处理参照Q1内容。


(五)关于消毒那些事儿

Q1:听说这个病毒很厉害,家家户户都得消毒吗?

不用。如果您家没有陌生人进屋,没有疫区回来的亲戚朋友串门,没有病人,也没有人不舒服,就不用消毒,常通风、勤洗手、做好清洁工作就可以了,日常居家不推荐消毒。

Q2:外出回家需要消毒嘛?

不用。回家之后先洗手就行,出门穿的衣服、鞋可以放在门口,不用特殊消毒。但如果在外面摸了脏东西,别用手揉眼睛、抠鼻子,也别把手放嘴里。没有确定暴露的情况下,不建议也没有必要用消毒液淋浴

Q3:消毒酒精是不是浓度越高越好?

75%的乙醇是灭活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消毒剂。但是,消毒酒精并非浓度越高越好,如90%的酒精浓度可能会降低消毒效力,因为病毒中含有的蛋白质,在无水的情况下不容易发生变异。

【注意】75%乙醇消毒液闪点大约在22,火灾危险属于甲类,因此在使用75%乙醇进行消毒过程中,室内禁止喷洒式消毒,应采取擦拭方法进行消毒且在消毒过程中避免撒漏,空气中浓度不得超过3%,以防止火灾发生,保持室内通风。

Q4:从超市买回来的84消毒液可以直接用吗?

建议不要直接使用84消毒液原液,需经过配置稀释后再使用。消毒液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在操作前,请记得佩戴好口罩、手套。有效氯含量为4-6%84消毒液按照消毒液:水为1:100的比例配置(其他情况详见产品使用说明书)。先倒水,再倒消毒液。用筷子等棍状物体搅拌均匀。浓度为300-500毫克每升的含氯消毒剂就配置完成了。主要用于物体表面的消毒,但持续30分钟后必须用沾有清水的抹布擦拭,防止残留。注意勿与其他消毒产品同时使用(混用可能会产生氯气,对人的刺激性强)

Q5:听说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那我能不能出门晒太阳?

晒太阳不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太阳的照射温度达不到56度,且日照紫外线也达不到紫外线灯的强度。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也不建议外出活动。  

Q6:听说病毒对热和紫外线敏感,那我能不能洗热水澡、蒸桑拿来消毒?

新型冠状病毒怕热,但需要维持5630分钟以上才可有效灭活,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洗热水澡、蒸桑拿、吹热空调、开足暖气等方式,升高的温度达不到这个条件,也就不可能达到对环境灭活病毒的效果,甚至有烫伤的可能。

Q7:在家里熏醋是否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熏醋达不到消毒效果。

Q8:漱口水能保护你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吗?

没有证据表明使用漱口水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些品牌的漱口水可以在几分钟内清楚口腔唾液中的某些微生物。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保护你免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Q9: 定期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是否有助于预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没有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冲洗鼻子可以防止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有一些有限的证据表明,经常用生理盐水清洗鼻子可以帮助人们更快地从普通感冒中恢复过来。然而,经常清洗鼻子并不能预防呼吸道感染


(六)总结:居家防护注意事项总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每天开窗通风数次不少于3次,每次20-30分钟。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减少外出活动,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外出,应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9准备常用物资。家庭备置体温计、一次性口罩、家庭用的消毒用品等物资。


参考资料: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

[2] 厦门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指挥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社区防控应知应会》

[3] 丁香医生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20个真相》

[4] 国家卫生健康委疾病预防控制局 《关于印发不同人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口罩选择与使用技术指引的通知》

[5]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 《10条关于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饮食营养专家建议》

[6] 上海交通大学维多利亚老品牌vic119 《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饮食营养科普解读》

[7] 世界卫生组织 《世卫组织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的建议》

[8]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集体场所防控100问》

[9] 国家卫生健康委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

审核/赵  苒

图文整理/王秋鹏



上一篇 下一篇